第20章(2 / 2)

士人惭愧,为他摆了些酒食,又把自己的衣服烧了,赠予荀季和。如此,一代名士荀季和的魂魄才知足地消失。

梦境传说

按《独异志》的记载,一个骑白马的人,在唐朝的某日黄昏,拖着神秘的剪影进入陇西吴山县……

唐朝时,一个县城的人口大致在三四万人,陇州虽比较偏僻,至少也有一万人。就在骑马人进入该县之夜,全县的万余人居然做了同一个梦,梦见骑马人对县民说:“我要搬家,诸位当中有牛的,请借我一用。”

在该县,拥有牛的家庭有几百户,转天一看,那些牛均一身大汗,像干了累活一样。于是,全县哗然。后来,有县民在该县南山下发现:一夜间,那里冒出一个大湖。这大湖是那些牛帮忙搬来的吗?只是那骑白马的人是谁?没人敢到大湖底下看个究竟,只是将其名为“特牛湫”。

如果说上面的异梦令全县之人惊异,那么下面的这个梦就只令贾弼一人出汗了。

贾弼,唐朝一士人,仪表俊秀,在这天晚上,梦到一人,面貌极丑,对贾弼说:“我想把咱俩的面容互换一下,可以吗?”

恍惚中,贾弼轻轻答应。没想到,转天早晨,照镜子一看,发现自己的面容竟真的换成了所梦之人的!最先发现的当然是他妻子,她惊讶于自己的娇躯边睡着陌生人。无论贾弼怎么解释,她就是不能相信,她要她俊秀的贾郎。

时光深处,怎么也解释不清的贾弼还在用手比画着,但谁会相信他的话呢?连他自己也无法相信这一切。

唐朝有很多涉及梦幻的志怪。其中,梦中求富贵的可算一个类型。说到这一点,很多人会想起《南柯太守传》和《枕中记》。这两部名气确实大,大到分别为后世留下两个成语:“南柯一梦”和“黄粱一梦”。

李功佐笔下的南柯梦发生在德宗贞元七年九月的扬州,主人公是淳于棼;沈既济笔下的黄粱梦发生在开元七年邯郸道中的旅店,主人公是卢生。

前一个故事中,淳于棼在庭院中梦入蚁穴中的槐安国,被召为驸马,又为南柯太守,享尽荣华富贵,后与敌国作战失败,妻子又亡,一切凋零而去,自己也被送出槐安国,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贵极禄位,权倾国都,达人视此,蚁聚何殊。”

在后一个故事中,卢生与道士吕翁不期而遇,闲聊时,前者道出自己想建功立业的志向,认为人生就当如此。吕翁听后,掏出一枕头。卢生枕着枕头,进入梦幻之境。梦中,他经历了宦海浮沉,最后位极人臣,但到人生末路时,发现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当他醒来时,店主蒸的黄粱还没熟。

实际上,还有第三部代表作,就是名气不大但自有动人之处的《樱桃青衣》,该篇采取了圆形叙事的方式,在这一点上显得很别致。而且,这篇传奇把中晚唐士人的一生梦想都道尽了。

那是玄宗天宝年间。

范阳卢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不中而滞留京都,渐渐困顿潦倒。

一天傍晚,他带着书童,骑驴过一寺院,听到里面有讲经声,便下驴入寺,本欲听僧人讲经,却不想太过疲倦,倚门昏昏睡去。

卢生梦到一个穿青衣的女孩,挎着满篮樱桃朝她走来。

卢生就跟那女孩聊了起来。一边聊,一边吃着樱桃。聊来聊去,卢生发现:女孩的主人,正是自己未曾见过的姑姑。

就这样,卢生跟着樱桃青衣,过天津桥,七拐八拐,入一豪宅。在那里,见到姑姑以及姑姑的孩子们,他们都是达官贵人。

姑姑着紫服,声音洪亮,仪表威严。她自称嫁入崔家,丈夫死后,孀居于此。姑姑问卢生成家没有,在得到答案后,姑姑说:“我有个外甥女,姓郑,有才有貌,性情贤淑,可嫁给你。”

就这样,卢生成亲了。

不久,卢生再次参加科举考试。经姑姑托人,最后中了进士。

接下来的仕途中,卢生先后任秘书郎、王屋县尉、监察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员外郎、郎中、礼部侍郎、河南尹、兵部侍郎、京兆尹、吏部侍郎、黄门侍郎平章事,即宰相,很多关键时刻,都受到姑姑的帮助,因为她认识很多高官。

主人公后因直谏而被降为左仆射,又为东都留守、河南尹兼御史大夫。宦海浮沉二十年的卢生,这一天奇异地离开家,游走中来到一寺院,正是跟樱桃青衣相遇的那一座。他再次听到讲经声,进去后,向讲经坛膜拜,但突然感到一阵眩晕,便倒在地上。

仿佛过去了很长时间,他恍惚中听到有老僧问话:“施主何故久久不起?”

就在这时候,卢生醒了。不是在梦中醒了,而是在现实中醒了。门外的书童牵着驴,向他抱怨:“人驴俱饿,公子何故长时间不出?”

卢生问书童什么时候了,答:“已是第二天中午啦!”

卢生看着自己并无变化的粗布衣衫,四周寻找,不见樱桃,亦无青衣,似有所悟:“富贵贫贱,亦当然也。”也就是说,人间之事,还是顺其自然吧。“而今而后,不更求宦达矣!”

故事的结局是,卢生不再追求功名利禄,离开京都,泛舟江湖,寻仙访道去了。

《樱桃青衣》来自薛渔思的《河东记》(一说任蕃的《梦游录》)。薛在写《河东记》时,在自序中公开承认是为了向《玄怪录》的作者牛僧孺致敬(所谓“续牛僧孺之书”)。薛渔思在史上没留下什么痕迹,《河东记》中的故事却值得注意,因为这些故事介于志怪与传奇之间。

从故事本身看,《樱桃青衣》跟出现更早的《南柯太守传》和《枕中记》区别不大,核心不外乎是:取得功名又如何?瞬间即永恒,反之亦然。人生如梦,所谓荣华,而且富贵,都是虚妄的,不如看破红尘,寻找真正的归宿。这里面有佛家的东西,但更多的是道家的逍遥思想。

不过,在叙事结构上,《樱桃青衣》却别有洞天。

故事的开始,卢生倚门入梦;故事的结局,在梦中,他再次来到了自己当初睡去的寺院,也就是说,故事的结尾实际上也是故事的开始,如果反复循环起来,是没有穷尽的。

作为梦幻故事的“樱桃青衣”道出中晚唐士人的全部梦想:一是重视进士科考。卢生多次考试不中,仍乐此不疲地一次次参加。因为这是进入仕途的第一步;二是仍渴望娶作为当时顶级世家的崔卢郑李“四姓女”。主人公的姑姑,嫁给的就是崔氏(清河崔氏或博陵崔氏),而他自己所娶为荥阳郑氏。也就是说,即使进了晚唐,世家门阀观念仍深入人心。除唐俗以四姓为最高贵之外,娶亲后亦可借联姻步步高升,这是踏上仕途飞黄腾达的秘密所在。

第五卷 朝中秘史:幕后遗事

韩愈在这一年死去了。其死因,引发了后世的议论。五代十国时陶谷著有《清异录》,里面记载了这样一则消息:“昌黎公愈晚年颇亲脂粉,服食用硫磺末搅粥饭啖鸡男,不使交,千日烹庖,名‘火灵库’。公间日进一只焉,始亦见功,终致命绝。”

王之涣与歌妓

唐玄宗开元年间,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人以诗齐名,暮冬时节他们共游西域边陲。时天寒微雪,西域之景,玉树琼花,孤烟落日,美丽异常,此日傍晚,三人行至一处酒家,落脚过夜。

当时西域边陲总有诗人随军出征,酒家、客栈顺应潮流招聘了不少歌妓,增加了新项目,比如叫歌妓们在陪酒时吟唱诗人们的作品,以吸引从长安来的才子诗人们进来消费。这个酒家也不例外,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刚进去,就看到侧厢房丽影隐约。

三人在中堂坐下,呼酒点菜,随后酒保上了红泥小火炉,诗人们拥着火炉,一边喝酒,一边闲聊。高适建议大家回去后写一组西域旅行见闻的同题诗,一比高下,因为平时三个人谁都不服谁,都认为自己的诗写得最好。

说罢,高适招手叫姑娘陪酒,但被王昌龄拦住:“不忙!何必等到写出新诗再比?”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摇着脑袋吟道。

“又是《燕歌行》?”王昌龄显得很不满。

“别着急啊!你先说说怎么比试?”高适说道。

“今天我们先不叫姑娘陪酒,而是看看她们吟唱的诗歌中有没有我们的作品;有的话,看谁的作品最多,以此决定输赢!”王昌龄一回头,“你觉得如何?”他在问著名酒鬼王之涣。

王之涣举杯说:“随便随便,能不能再要点酒?”

日暮时分,酒家中堂之上,除了三个诗人外,又陆续进来一些打尖住店的客商和军人,于是这所地处边陲的小酒家很快就热闹起来。不一会儿,便有人吆喝着姑娘们出来助兴了。三个人相视一笑,转至侧厢房,悄悄地观看中堂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