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2 / 2)

科举官途 参果宝 2063 字 19天前

林清缓慢地摇了摇头,嘴巴张了张,竟发现喉咙像被堵住了一样,发不出声音,调整了一下才声音干涩到:“榜单上,没有我的名字。”

林三牛高高悬着的心一下子掉到了谷底,脸上的表情也凝固在了那里。

周围有人欢笑落泪,高叫着自己中了;有人以头抢地,哭的声嘶力竭,不能自已;有人落寞而归,不发一言,形单影只。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声音都仿佛离林清父子两远去,只剩相顾无言。

林清眨了眨眼睛,将里面的水光眨掉,视线扫到副榜时整个人又是一僵——副榜第一的名字,赫然写着林清!

第32章 第三十二章:震惊

所谓副榜一开始出现于乡试之中, 乡试副榜之人可以入国子监读书, 算是对乡试成绩优异但是没有中举之人的一点鼓励和福利。可入国子监读书, 国子监是全国的最高学府,一旦肄业就有做官资格,到时候去吏部递上名帖, 被吏部登记造册之后,但凡哪里有官员缺口, 便也可以从监生中选官, 只不过一般只能去做一些基层小官, 例如地方上的府县巡检、税目这种九品芝麻官,并且很难晋升

而现在的院试副榜则完全是前两年出来的新规, 林清冷眼旁观着其实也是朝廷捞钱的手段之一。

学子获得秀才功名后, 是可以入县学、府学读书深造的。但是县学、府学中的教学水平实在一般。县学设教谕一人,训导三人, 都是举人出身,但是因为中了秀才的人基本都已成家的多, 很少真的在县学中苦读, 教谕等人也只是偶尔露面, 更多的是组织每年一次的岁考,检查学员成绩。若论指点,那是没有的, 除非你确实关系过硬。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虽然考上了秀才, 有出路的去别处寻师问道, 没出路的闭门苦读, 也不太去县学的原因。

只是对已经考中秀才的人来讲,县学去与不去皆无所谓,但是对于只差一点就可考中秀才的童生来讲,县学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至少他们可以与秀才这一层次的人相交、讨论学问,增长人脉;也可以在每年的岁考中摸清楚一些基本的考试规律和走向;更甚者可以接触到教谕,若能走上关系,对其下一次的科考也是相当有助力。

许是吃准了考生的这种心理,朝廷以一年四十两的收费标准给那些录入院试副榜的人,允许他们进入县学学习。基本上能考中副榜的考生家中条件都不差,一年四十两就算做个人脉投资也划算的很,所以都会给朝廷出这个银子。

古代能当官的没一个傻子,种种捞钱手段林清已经是见了不少,尤其是如今的大明朝内库空虚,急需用钱,这几年塞外蒙古又是虎视眈眈,大有卷土重来之意,军备竞争搞的如火如荼,官员层层盘剥的也愈发厉害。

只是这副榜第一在林清眼里,简直分文不值。他们家没有这个银子浪费在这个县学上,副榜第一和不在榜上根本没有差别。除了让林清心里更加憋闷以外,毫无用处。

没及格就是没及格,不会因为他考了五十九分,这门功课就可以不用重修了。

林三牛立在那里久久没说话,过了良久才抖开干涩的嘴唇道:“那,那我们家去吧。”

老实的汉子说不出什么安慰的话,看着儿子失落的小脸心里也是一阵心疼,心中更是五味杂陈,不一而足。

所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不过如此。

林三牛一开始的时候,觉得林清能考上童生他已满足,至少放眼林家村,可是一个童生都没出过!不说别的,以后在林家村像荀夫子一样开间私塾,娶个贤惠的妻子,平平淡淡过一辈子足够了。至少比他自己,就要轻省不少,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过一辈子,只需教书育人,手上身上永远干干净净的,足够了。

可是看着林清县试府试都轻轻松松的考过,甚至一场比一场名次考得高,便给了林三牛莫大的自信,认为这次院试自家儿子也能轻松考过,取得秀才功名!尤其是在见识了府城和郡城的繁华,见识了郑光的大手笔,林三牛更是希望儿子可以更进一步,能过人上人的生活。

可惜天不遂人愿,林清第一次的科举之路似乎到了院试这一步,便已戛然而止。

院试三年两次,这次不中,就要等到后年再来,后路之艰辛,让林三牛这个农家汉子都不愿意去想。有时候林三牛甚至觉得,虽然自己终日劳碌,但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啥大烦恼。而儿子却是自入学起就没有一天休息过,在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外面爬山下河疯玩的时候,小小的狗子已经手执毛笔,苦练不辍,手指间甚至因为长年累月的写字,已经写出了厚厚的茧子,学习不可谓不用功。

纵使如此,这次院试还是没有过。科举之难,难于蜀道!鲤鱼跃龙门,又有多少鲤鱼真的可以跃过?就算跃过去了,恐怕也得脱层皮吧。

父子两个都不是善言之人,回客栈的路上两人皆是一言不发,沉默中带着心酸。

回到客栈后,两人已经开始准备打包东西了,林三牛前两日已经约好了一家车马行,约定后天一早回同和镇,这样一路上十多天的时间也有个保障。

原本林三牛想着过了院试,他们可以好好庆祝一番,明天去郡城逛一逛,买点东西带回去,现在却也知他和林清都没有这个心情了。不过和车马行的时间已经约好,定银也交了出去,只得再在客栈中待上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