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达成(2 / 2)

锦绣绒华 贰柒柒柒 1160 字 20天前

到底是皇家的私产,独享亦是权力的象征,皇上还是有顾虑的。但来自民间的声音,令一上台就标榜爱民如子的元盛帝,亦不能一口回绝,于是何时再议,是个微妙的问题。

吴勉预感这个问题取决于琨宁,他应该在近期赶回京城,唯有人在,才能有力的争取,不容机会错失。尽管担心吴勉身上的伤,但汪岐兰明白此刻回京的重要性。因此在咨询过华回春,带上药方和足够的药材后,吴勉携青山等人踏上了回京城的路途。

人间四月芳菲尽,一次次的别离,都是为了更好的相逢。

只是不知,此去何时才能再相逢。

吴勉深深的看远去岸上的身影。

汪岐兰有她的店铺和家园要守护。而他在散馆之前,再无长假归家。散馆之后更不知身在何方。况且这刻印一事,不知会最终将他导向何处?他和汪岐兰的三年之约还有一年,一年后又将如何?

他唯有专心做好眼前事,很多的答案都留待时间来解决。

……

五月,翰林院发生一件重要的事。文渊阁藏书经皇上同意委托给京城几大书斋,对外刊印,由内务府武英殿修书处负责监刊书籍。

琨宁还未散馆,便被任命为内务府武英殿修书处主事,主管监刊文渊阁内藏书事宜。

吴勉亦被敕令负责刊印之事,只是暂未授职。吴勉并不在意,从此开始了整天忙忙碌碌的刻书事业。与几大书斋谈论合作事宜,定内容,精审校,重雕刻。几个月后,第一辑文渊阁藏书刻本上市了,内容以经史为主。一本本装帧精美、校勘精审,刻工讲究,加上文渊阁之招牌金光闪闪,甫一上市,便广受好评,销售一空,被书林评为一时之冠。元盛帝看过之后亦大加赞赏,好好的借机表扬了一番琨宁。琨宁在元盛帝面前提携吴勉了几句,令元盛帝在心里也记了吴勉一功。

接着是第二辑、第三辑、第四辑,内容从经史慢慢拓宽至子集,工、农、医等实用书籍。除了士林中人、莘莘学子外,普通民众亦追捧起文渊阁所出书籍。外地书商闻讯赶来大批量购进,渐渐的,所刊之书流向全国各地,广州儒商如之前所言,大肆购书,凡出必买,几马车几马车的装着往遥远的岭南运输。大多书籍供不应求,一版再版,忙得各大书斋日以继夜,机杼不停。

与此相应的,滚滚的银两亦流进了内务府,其盈利之丰令元盛帝始料未及。由此可见,民间对皇家藏书付梓面市的行为欢迎之至,溢美之词屡次送达元盛帝耳边,加上琨宁恰到好处的“皇上英明”的赞叹,元盛帝名利双收,龙心大悦。

而吴勉在马不停蹄的工作中,以最高的效率,熟记了各大类书籍的纲目,经手了从校勘到刻印的所有工序,深入了解每本书籍的成本、利润还有书籍市场的需求所在,快速积累了刻书的所有经验。这对于他来说,才是最珍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