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2 / 2)

窃国大盗 理想年代 7155 字 1个月前

这个时候林风文科生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管他当年成绩如何之差,但因为高考的关系这个历史课倒也过了关,所以这个体系就从历史开始立论。

针对这些知识分子,林风联系目前的形势创造了一个“领导中心论”——这个东西按现在的观点来看技术含量不大,不过在当时却还算是得到了市场认可。在林风的授意下,陈梦雷先生写了一篇精彩的文章,拿南宋与大明的灭国历史进行了探讨和阐述,南宋那块主要讲述大宋王朝对抗元运动的精神作用,那段历史因为元朝当年大肆诬蔑封杀的关系现在已经变得有些模糊,所以林风在这个大肆篡改抹杀其他义军领袖的作用,总的论调就是根据经验来看,如果一个民族的领袖被干掉的话,那其所领导下的臣民自然也就失去了反抗的信心——支撑这个观点的证据是象山之战后蒙古人就迅速评定了江南,而之前他们付出巨大代价,甚至连蒙哥皇帝都战死沙场也未能完成这个战略任务。

而大明的经验就更加直接——历史证明象李自成、杨起隆那样的草寇根本不能完成拯救民族的任务,这帮家伙利欲熏心鼠目寸光那是迟早歇菜的料,当他们把当年的民族领袖思宗崇祯皇帝陛下干掉之后,咱们大汉臣民就一下子群龙无首不知所措,所以满人八旗这才轻而易举的一举夺取咱们大汉的锦绣江山,由此可见这个领袖在号召以及精神引导方面的巨大作用。

文章最后得出一个观点,在当今时代,唯一能够拯救大汉民族的只有咱们汉军林大帅——吴三桂这个老乌龟的历史是如此之龌龊,所以不能考虑,而其他尚之信之类也是如此,至于台湾郑经那更是混蛋,当年在民族危急的时刻,这帮鼠辈居然为了拥唐拥桂什么自己人内讧起来,丝毫不顾大局,足见也是一帮争权夺利的小人。

而咱们林大帅则与他们有质的区别——林大帅小的时候就表现了与别的小孩不同的天赋,对政治军事有特别的感应(可以理解为特异功能或者天命什么的),而出身更是悲惨,父母双亲都死在了八旗的屠刀下(为了政治牺牲一下),属于最苦大仇深的一类,所以从小就苦心孤诣学习圣人经学兵法战略,从六岁开始就为以后的抗清工作做准备(提醒:少年老成)。

当年一批陷入迷途的大汉官兵(赵广元刘老四之类)在清军的屠刀下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伟大的领袖出现了,他的智慧以及风度折服了所有人,在经过一番斗智斗勇之后这位伟大的领袖率领大军走出迷途,抓住机会一举绞灭了鞑子朝廷,为大汉的重新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这位领袖在生活上也是严于律己,生平不近女色、仗义疏财、体恤官兵、爱护百姓……总之从以上的优点来看,现在咱们大汉的唯一希望就是林风林大帅、唯一的领袖就是林风林大帅、华夏亿万子民唯一的领导中心就是林风林大帅、我们唯一的人生使命就是保护林风林大帅、在林风林大帅的领导下进行抗清斗争……

当然这个论调出场之后还是受到了不少质疑,不过可惜的是就目前的形势来说,任何质疑这个理论的行为都是非法的,在一批傻瓜因为怀疑而倒霉之后,所有人都当即表示了拥护态度,而且其中以高士奇为首的大批知识分子更是心领神会,积极参与到这个理论的完善以及补充工作中来,在短短的数十天之内,林风的这帮学生整理出了一整套的、与儒家忠君思想一脉相承的儒家理宗学术体系,使这个干瘪瘪的观点骨架初步成为一个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具有极大说服力的政治斗争理论,而同时李光地领导下的政府则相当默契的开动了最高宣传效率,北京城里所有印刷坊接到了印刷任务。

相对于知识分子,对军官的教育工作就简单多了,这些军官眼下都是汉军政府的既得利益阶层,平时也是久经愚民政策以及忠君观念的熏陶,更妙的是他们大部分都是文盲,所以当刚刚丢出这个理论,这些军官就没有任何迟疑的接受了这个上层大肆吹鼓的理论,与此同时,在马庄熙熙攘攘几天之后,李光地政府紧锣密鼓加派民夫修建的“忠烈祠”宣告竣工,在前几场战争中牺牲的各级军官灵位被大张旗鼓的放了进去,大帅本人更是一身素服,手书“英灵不死、浩气长存”命人铸成牌匾,在灵位前跪拜祭祀痛哭流涕,哽咽着大声宣布这些军官的父母双亲由政府养老送终,并且还享受超级荣誉——少将一级以上的阵亡军官父母见任何官员都无须下跪,而其他级别的军官则往下排,按军衔大小对官员的权威免疫。

这个荣誉可以说是一个超级荣誉了——中国统治阶级的传统理论来说就是“礼法孝义”,这个孝字那是看得极重,从“xx朝以孝治天下”就可以看出这一点。于是当场的所有军官都受到了一场心灵震撼,很多血气方刚的军官当场就热泪盈眶,万分羡慕灵堂里的阵亡者,而其他实际点的军官则也被这个丰厚的社会待遇所吸引——如果他的父母能享受这个待遇的话,那么即使他阵亡了,他本人在家乡也算是美名远扬虽死犹生,和这个高级荣誉比起来,那些所谓的“贞节牌坊”简直象地摊上的三流垃圾了。

随后这些军官们就在武学内学习一整套的军事纪律——这个东西虽然不太新鲜,但在军官在充满归属感之后依然学习得非常认真,其中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关于“对大帅不忠、背叛投降、抗命、战场逃跑”等罪行的附加惩罚,许多人当时都被吓得心中乱跳。本来触犯这种军法当然是杀头,军官们也不奇怪,但这回的附加惩罚却苛酷到了极至,触犯这些罪名的军官家属也将受到株连严惩,其中包括剥夺军属权利、从宗族祠堂中家庭除名、没收所有财产和流放辽东等等——林风再这件事情上可也算是未雨绸缪,三次大征兵他都尽量选择有家属的青壮,为了保证官兵的忠诚他宁愿背负其眷属的大包袱,在他看来,军队的忠诚和战斗力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其他东西与这个比起来都微不足道。

完成第二个步骤之后,这些脑袋被洗刷过一遍的军官们又开始学习如何对普通士兵进行洗脑——这个工作终端可以说是最简单也是最实际的程序,这个时候指导理论中的所谓的“忠孝仁义”或者“民族大义”分量很少,其核心内容主要围绕在“二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方面。林风的这些学生们把这个理论进行了巧妙的分解,把军功、军饷、家属待遇计算出一个等级收益,解释了最容易让农民得到土地的方法:那就是服从命令、遵守纪律、勇敢作战,这样的话大汉朝廷就会非常优厚的为士兵的家庭分配最好的土地。

当然这里面自然还有晋升军官方面的诱惑,根据汉军的等级制度,士兵和军官的待遇可以说是泾渭分明,虽然林风很有限了承认了士官制度——新兵的军饷要少于老兵、经过战争的老兵待遇要高于未打过仗的老兵,而在战场上老兵还有权对新兵发号施令,但这些和军官所享受到的优厚条件自然还是比都没得比,所以这里还不少晋升条款来诱惑想吃军队饭的军人。

虽然这样对军队进行政治教育的方法部分违反了《孙子兵法》中的“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等愚兵古训,但这回却得到了汉军几大巨头的高度赞扬——这个东西不复杂,这些政治家没理由看不出这么做的巨大收益,所以为了推行这场军制改革军方和政府都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支持。

当马庄武学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划时代改革的时候,大周王朝的使者终于穿过清占区到达德州前线。从使者团的人选上就可以看出,大周王朝对于此次出使可以说是极为重视,其中使者团的正使正是有“小张良”美称的江南才子汪士荣,这个人在长江以南广有才名,少年时就有“机智多变、腹有奇谋”的风评,在上一次煽动马鹞子***叛清造反的活动中就曾为吴三桂皇帝陛下立下大功,此役后,他临机处断的才能得到了许多重臣的认可,不过大周丞相、驸马夏国相大人却因为忌惮的关系,屡次在皇帝面前淡化汪士荣的功劳,称此事为“事缘机巧”而不表其功,所以在大周开朝立国之后,他未能得到相应的封赏,但所谓名声在外,这次大周群臣在考虑这个危险而重要的任务的时候,还是同时向皇帝陛下推荐了他。

事实上这个决定也相当正确,在进入清占区之后,这位正使大人不顾副使以及随行军官的强烈反对,强行将使者团化整为零,改容易妆潜行前进,在随后的路上更是胆大妄为,竟然胆敢孤身穿越清军占领下的城市,时而收买向导,时而贿赂清军,表现出了过人的智慧和勇气,最后终于让这次危险的旅程有惊无险的平安完成。

第一个领教他谋略的是德州前线的孙思克将军——当使者团按照汪士荣的计划在约定的地点集结之后,这支不大不小的队伍居然换上了大周的军服,在德州防线旁边公然打出“大周钦使”的旗帜,同时鼓号齐鸣,牛皮轰轰的大摇大摆,蓄意挑衅不远处的清军,而在清军忍不住派出骑兵追杀之后又迅速朝汉军阵线逃跑,差点让沉寂许久的清、汉两军防线爆发大战。

孙思克久为大将,虽然不是什么很懂政治,但这样的把戏倒也瞒不过他,对方这样做无非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向清军方面传递“汉军和大周勾结”的讯息,一方面也是侦察试探汉军方面的军备、战力以及双方在前线的军事现状。虽然知道被这个混蛋耍了一把,但孙思克倒也不敢难为他,这个使者团的外交级别相当之高,远远超出了孙思克的权力范围之外。

所以,他现在所能做的也就是让这票混蛋好吃好喝,然后派出八百里快马向北京方面报告。

第十五节

当孙思克的信使尚在路上的时候,林风正在处理一件非常之麻烦的事情。

这件事情若说起根源来那可能有很多方面,但眼下最直接的诱因却是大批军官纷纷离队受训,因为封锁消息的缘故,这些军官忽然奉命返回北京的行动显得非常古怪,所以最开始的时候军队中流传着许多种版本的流言,除了少数担心大帅清洗的阴谋论之外,占主流的都是“这些人去北京花差花差”的风言,所以士兵们除了失落之外还多了点嫉妒,本来这件事情总的来说还不算是坏事,因为就这个观点来看虽然林大帅有点端不平,但好歹也算是很体惜部下,自己过完年了还不忘拉一批手下享受一番,但随着春耕的到来军队里突然出现了一种另外的呼声——很多士兵要求休假,他们要求回家干农活。

据林风所知,在中国的传统军事制度里面士兵属于廉价消耗品,绝对是没有什么福利享受的,而这个请求在他看来也非常之荒谬——真是开玩笑,汉军每月发的军饷相对其他势力来说最为丰厚,也就是说林风的愿望是希望这批士兵能够成为真正的职业军人,但这会突然闹了这么一出,真的是让他大吃一惊。

最开始的时候这个呼声还不算太大,所以同样缺乏经验的周培公并没有上报给林风,很随意的下达了禁止出营回家的命令,但后来形势发展的势头却越来越猛烈,北京方面大大低估了这些士兵串联的能力,随着军营驻地附近的农田纷纷开犁,大同、山海关甚至德州前线的驻军都发生了一些集体罢操事件,而当随军宪兵出面镇压的时候甚至还发生了一些冲突,其火爆的场面让各支军队的主将都有点不知所措,谁也没有想到,这帮混蛋竟然会冒着杀头的危险,以拒绝训练的方式来申诉自己的权利。

当事情闹到这种地步的时候,自然没有谁敢捂下去,这件事情终于摊在了林风的案头,经过几大巨头的紧急会议,这桩事件最终被定性为“军心不稳”——这种级别仅次于部队崩溃,于是陈梦雷的特务机关和宪兵部队立即进入了紧急状态,奉命在最短的时间内查出真相。

调查经过并不太困难,实际上那些带头闹事的家伙早已希望把自己的愿望传递上去,这件事情之所以发生,总结起来也就是几个原因:第一,汉军的士兵来源过于集中,大都来自京畿地区,乡音乡土,所以官兵相互之间非常熟悉,很容易抱成团,第二,汉军政府对军队方面的过分慷慨,因为前一段时间的军事胜利和随后的大扩张,眼下的这批军人大都立下了大大小小的战功,因而获得了土地赏赐,所以当春耕开始的时候,看着别人兴致勃勃的耕地,这些人心中猫抓鼠挠般吃不住劲;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陈梦雷在报告中特别指出,林风现在奉行的制度过分娇惯军队,所以这批不知进退的武夫当然就很自然的得陇望蜀,而这种军事独裁制度肯定是弊多利少,如果再不加以控制的话,恐怕这桩事情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当报告递交上去之后汉军几大巨头发生了巨大分歧,就处理意见方面林风、周培公甚至和李光地、汤斌等爆发了激烈争吵,深受儒家正统观念教育的李光地等人主张用激烈的方式严厉镇压军队,这期间引用了不少历代圣明君主控制军队的例子,包括派遣有气节有风骨、懂得君臣大义的文官前往军中督师;而林风的意思则截然相反,他认为不妨网开一面,处理几个为首的,然后放一些家庭劳力不足的士兵休假。

本来林风的想法也没有这么激烈,但后来再周培公有意无意的提醒下,他忽然意识到这或许是文官集团向军队进攻的序幕——经过这段时间的发展,汉军政府的官僚集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在基本上已经走上了正规,而之前汉军奉行的政策却是“军队的利益代表一切”,任何行政机构的存在都是在为军队服务、为战争服务,而其中十几万军属的优惠照顾更是其中的典型特色,眼下李光地等人的意见当然就是文官集团企图解脱这种桎梏、甚至企图影响军队的直接表现,他们迫切希望能够走回“正统王朝”的老路,用传统的观念来管理军队,让军队驯服体贴的拜倒在文官集团的指导之下。

这种观点在林风看来当然很荒谬,不说远的,仅几十年前大明王朝的教训就足够让人刻骨铭心了,说得不好听一点,这种军队管理模式跟割了睾丸的男人没什么差别,老实说林风真是感觉很奇怪,这套玩意都害得汉人快要亡国灭种了,怎么这帮儒生还死捧着不放?!——所以林风在这件事情的立场固执得令人惊讶,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林大帅平日里倒是一个非常之和蔼可亲的人,很少有发怒的例子,至今为止,林风发这么大火只有两回,一次是坚持建立火器部队和改革军服,而这回就是第二次。

当最高领袖用最激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之后,李光地等人不得不谨慎的选择了退让,这场汉军历史上最早的体制之争在多数军方将领不知情的情况下草草收场。不过争执双方包括林风都是心中雪亮,这件事情仅仅只是开始,这些政府官员们远远没有达到被压服的程度,眼下的退让只是积蓄力量,努力准备下一个突破口罢了。

所以为了谨慎起见,林风之后立即对周培公的总参谋部下达了任命,授权总参谋部的一批进士参谋军官直接渗透进李光地的政府机构——通常来说,文官集团若想让军队屈服,除了在统帅面前灌输一些“帝王之术”外,其他的手段就是垄断军事物资的供应,而现在林风就是要首先排除这种情况,扩大军方在后勤方面的影响力,尽量消减文官集团对军队命脉的掌控。

坦白的说,林风一开始也并不打算搞这种军事独裁法西斯,但可惜的是,除了这一套之外,他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对抗传统观念的进攻,经过上千年的宣扬,在现在中国社会,军人的地位那是与罪犯同等的,而文官集团对军队的压制也是天经地义的“王道之术”,林风也不是不明白传统办法的好处,若他不是来自后世当然会毫不犹豫的作出取舍,但可惜他知道这么干的致命后果,而之前明朝的历史更是不断的在提醒着他——一个习惯自我阉割的民族,若是被亡国灭种了那绝对怪不了别人,活该。

现在的他同样迷茫无比,——这种军事独裁法西斯其实和潘多拉魔盒没什么两样,而林风正在一点一点的把它释放出来,而且更令他心中矛盾的是,眼下这个可怜的小东西在传统势力的包围下虚弱之极,林风还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呵护它、栽培它,但是谁能知道,当这个小东西成长为一个拥有大批野心勃勃的职业军官、拥有一个超级大国的资源、拥有一个组织严密、制度健全的肢体的庞然大物时,它会变成一个什么样子?

为了挽救即将沉沦的中华文明,林风需要一支强大军队;为了维护他本人的私人利益,他又在此基础上缔造出一个军事独裁体系,这个可怕军事机器成熟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林风心中担忧得要命——这个时代的人根本不知道,在林风所学习的历史中,这玩意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差点毁灭了整个人类文明。而今天林风提前把它送上历史舞台,后人会怎么看待自己?——历史会一笔一笔的记住:就是林风,违背传统拼命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就是林风,违背圣贤训导改变了政治体系;正是林风,强迫社会菁华人才加入军队,从而开了军官制度的先例;正是林风,一点一滴的构筑起一个灾难的源泉。每每想到这里,林风简直夜不能寐,要是现在停止这种可怕的发展或许还来得及,可他现在心中仿佛多了一个魔鬼,拼命的鼓励他干下去,煽动他继续这个危险的事业。

北京中南海大元帅府的亲兵仆役们这段时间经常看到大帅呆呆的自言自语:谁来对亚洲安全负责?谁来对战争和杀戮负责?……这可真是一个危险的游戏。

就在林风大帅苦恼万分的时候,大周信使到来的消息让他暂时抛开这些不着边际的麻烦,回到现实生活中的林大帅情绪迅速好转,到底那个关于政体方面的矛盾还相当遥远,现在就为此担忧那和杞人忧天同样可笑,实际上眼下汉军的势力真是弱小得可怜,甚至连自保都很成问题,看现在的吴三桂的架势谁都明白,汉军现在仅仅只是南方王朝的一个猎物而已。

大周皇朝的使者汪士荣大人在前线略略耽搁,在得到北京方面的许可之后,立即率领他的使者团朝北京进发,当然,出于保护使者团的安全,更重要的是顺便监视其行动的目的,顺德驻军刘老四部奉命抽出一个营五百人的精锐部队随团行动,与汉军政府的外交人员配合做好接待工作。

随同监视的军队并不妨碍汪士荣获取各种情报,实际上汉军军方在在反谍报方面经验不足,随同的营长基本上只懂得行军打仗,而陈梦雷的特务机关这次也没有介入此事,所以汪士荣在进入北京之前仅仅凭借汉军军官和言论和各种对话讨论,就已经获得了所需的大部分情报。

因为汉军行政机构简单的关系,汪士荣晋见林风元帅阁下的事情并没有产生任何麻烦,这大大出乎汪士荣的预料,在他的印象中,一般这种规格的会面,在通常情况下对方会派出礼部官员,打着“教导礼仪”的旗号来刺探一番,好歹搞一些意向性的东西反馈交流,而林风这边却似乎更喜欢刺刀见红,根本没有任何周旋的兴趣,在使者团抵达第二天后就派人传见。

汪士荣是一个非常自负的人,实际上就他的才能来看,他确实有自负的理由,这段时间他收集了各种关于林风的情报,但综合起来研究之后却发现很难判断出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诛皇帝、搞大屠杀和拆平乱七八糟紫禁城来看,这个人仿佛是一个疯狂刽子手,而从迁移百万流民来看,这个人又仿佛象一个悲天悯人的居士,而同时这个人居然还拥有非凡的政治才干,在短时间内以一支福建客军首领的身份整合了京畿直隶的所有政治势力,稳住了阵脚,根据这几点来推断,这个人很象是那种很深沉、很有威严感的枭雄,可汪士荣得到的可靠消息又证明,这个人的行事很不规矩,平日丝毫没有架子,而且极喜欢开些乱七八糟的玩笑,更有意思的是他还时不时表现得很“天真”、很有“童趣”,这可真是一个奇怪的人哪。

林风这天接见汪士荣和他的副使倒没有摆开什么刀枪阵势,而他旁边的其他什么文臣武将谁也没有跟他提出这样一个建议,这倒让他心中诧异——古典小说上不是都有摆开军队或者油锅什么的吓唬使者的套路么?怎么到了自己这里就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抱着这个疑问他顺口问了问汤斌,而汤斌则很直截了当劝诫他要自重——在自己的地盘上居然还要靠军队恐吓外交人员,那这样的君主除了极度缺乏自信之外,同时也确实没什么人品可言了。

不过这样的简单模式却让汪士荣的副使有点不满,使者团的副使是大周丞相夏国相拐弯抹角的亲戚,在这场外交活动中他倒也算得上是一个重要人物,不过他的工作对象却不是针对汉军方面,他是丞相夏国相特意安排在汪士荣身边的一颗棋子——这桩人事安排扯不上什么阴谋,实际上夏国相这种武将出身的人也不屑于玩这套,这样干的唯一目的就是摆明车马的警告汪士荣:我不信任你、我不喜欢你、你给我小心点,对于这一点汪士荣当然心知肚明,不过他对此也无可奈何,夏国相对他不满的原因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公共定理——上司因为下属出色的个人能力而感到不安,从而对自己的地位缺乏安全感。

这是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

经过简单通传晋见林风大帅阁下之后,副使迅速开始执行他的使命,不可否认,这桩活计他的确干得非常漂亮,在草草给倨坐上方的林风拜倒行礼之后,他马上跳到一边,从怀里扯出一张名黄色的绸缎,亮开公鸭嗓大声叫道,“大周皇帝有诏——林风接旨——”

众人愕然。

第十六节

“混帐!!!——来人!!……”李光地如火烧屁股般蹦了起来,气得脸色都有点发青,他颤抖着手指,指着副使的鼻子结巴结巴的骂道:“混帐东西……好大胆……真是岂有此理……”

林风吃惊的看着李光地,此刻他倒不在意吴三桂使者的态度了,这种政治讹诈他在后世见多了,副使这手除了有点突兀之外倒也没什么了不起,这时他奇怪的是李光地的反应——经过这么久的接触,他对李光地倒还是有了一些了解,根据他平日里的表现来看,这个人城府很深喜怒不形于色,怎么现在看上去这么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