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2 / 2)

钱淑兰眼睛一亮。这些日子她为了多弄粮食跑了那么多趟粮油店,可还是只买到那么点儿。现在有人贩粮食,这怎能不让她惊喜。

她也顾不得跟陈主任寒暄,眼睛直直地看向面前的男人,“小伙子,你还有什么粮食?”

男人对这老太太也没敌意,飞快地看了一眼四周,小声道,“有玉米,高粱,红薯干,小麦和大米都有。”

钱淑兰眼前一亮,“我想要两百斤红薯干,你这有吗?”

两百斤红薯干?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男人却连眉头也没皱下,立刻就应了。

“什么价格?”

男人直接报价,“三毛八”

钱淑兰皱眉,这人要的价格还真贵,比她通过黄牛那边买粮票可贵多了。不过,想到接下来的日子觉得贵点也不算什么。

“那我明天过来拿。”

男人点头,“行。”

钱淑兰想了想又问,“高梁多少钱一斤?”

“两毛四”

钱淑兰又定了两百斤。不是她不想定多,而是她怕对方怀疑她定这么多粮食的目的。

男人也应了。

定好明天早上过来拉粮食,钱淑兰和两人告别之后,扶着墙慢慢走了。

男人在她身后打量了好一会儿,才收回视线。

“她就是你说的,把大米价格报的比你还低的人?”

陈主任点头。

男人皱眉思索了一会儿,“刚才她还跟我定粮食呢。看来,那大米也是凑巧买到的。”

陈主任也开始认同这个观点,之前他还特地试探过对方,想让对方介绍粮食倒卖商给他,可都被老太太拒绝了。他原以为她是怕自己举报对方,看来并不是这样。以那大米的质量应该是从江南那边运过来的,并没有在刘关县流通,看来这老太太后面的人是江南那边的。她买粮食是不是为了运给对方?只是这么点也太少了吧?哪里值得折腾一趟?陈主任有些想不通。

男人朝陈主任道,“以后咱们交易就换个地方吧,这个地方已经暴露了。”

陈主任愣了一下,有些迟疑,“不至于吧?那老太太就是恰巧路过而已。”

男人却是个谨慎小心惯的人,陈主任是买方,被抓除了粮食被没收,人不会有事,他就不同了,“小心点总是好的。我做的是掉脑袋的买卖,不小心不行啊。”

陈主任只好应了。

男人是刘关县有名的粮食倒卖商。这年代,如果是农民偷摸着卖农家品,被大队逮到,处罚就是没收东西,关进小黑屋,严重点的就是批斗游街。

像这种大批量的倒卖粮食却是严厉禁止的,一旦查到那就是吃枪子儿要命的。

所以,男人才万般小心。

他家里负担重,十几口人,都在乡下挣工分,可他们那生产大队土地太少,人均才一亩多,还很贫瘠。他不得不到县城找门路。

像他这样把脑袋别在裤腰上的人,只能小心行事。

他倒卖粮食之后,都是找陈主任帮着兜售。供销社经常会卖一些不需要粮票的粮食,价格比要票的贵不少,而且还限量购买,没有粮票的人抢疯了。

这部分的账是陈主任一人把持。并不经过下面的人来处理。不过,他也经常会给下面的人好处,所以大家对此事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上面的人他也给出完美的说辞,陈米清仓处理,才不要票的。

这也是他敢报价这么低的原因之一,只是没想到会被钱淑兰截胡了。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小天使们送的营养液,么么哒

第27章

钱淑兰没想到自己运气这么好,居然会遇到一个专门倒卖粮食的。

心情很好的她,脚步走得轻快,很快就找到卖钟表的地方。

门牌上一行白色的油漆粉刷着“上海手表厂代销点”字样,非常清晰明了。

钱淑兰走进去,只见一个售货员正百无聊赖地坐在柜台后面。他的前面是一排排的钟表。

有挂钟,有闹钟,也有座钟。品牌有钻石、工农、火车头、海鸥等。

样式也偏古旧,多数是木制和铁皮制品。

钱淑兰在店里看了一圈,看上一个座钟,它的样式非常大气,红木雕刻的底座,没有一点花纹,却非常古朴大气。中间一处表盘非常清晰,前面镶嵌着一层玻璃。

钱淑兰一眼就喜欢上了,这种东西才适合古代修仙修道之人用。

那些工字牌的小闹钟有点太幼稚了,年代感也太强了些。

“这台钟要票吗?多少钱?”

售货员见她要买,忙打起了精神回她,“不用票,二十一块钱。”

钱淑兰摸着爱不释手,“那你给我拿个新的吧。”

售货员的服务态度倒很不错,忙到仓库帮她找个新的。

并且,还十分热心地帮她上了发条,调试了时间。试了试摆动,确保没问题,才交到她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