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移天下富户入京,迁四方百姓就边(2 / 2)

隋末 木子蓝色 1830 字 18天前

这借粮可是一箭双雕,想当年在河北时,朝廷就是向河北的世族们借粮,然后逼反了这些世族,借机将他们全部清洗。如今既然不能明着对付这些河东的世家贵族们,那他们又不太甘心这些战败者堂而皇之的和他们同殿为臣,那就故伎重施。如果他们老实的把各家囤积的粮食交出来,那也是放了他们一次姓,出了大家心中一口恶气。而如果他们敢拒不借粮,那河北的世族们可就是前例,到时皇燕京不可能再明显包庇他们。

陈克复看了鲁广利一眼,哪还不明白这位一起相处了二十多年的老伯父的意思。不过他只是犹豫一下,并没有反对这个提案。如今朝廷正是极度缺粮之时,朝廷已经下令,严禁任何家族与商人囤积粮食,所有粮食都必须平价卖给朝廷以分发给各地,以应付这次的粮荒。陈克复虽然确实有要利用这批河东贵族来稍稍平衡一下朝中权利的意思,但并不表示他就得事事偏袒他们。

听到皇帝答应了这个提议,陈节干脆又进一步提出,将所有的河东贵族世家们全都迁往洛阳。一来把他们迁来洛阳可以填充洛阳,提升京师的繁华。二来把他们迁到洛阳来,也可以免去他们将来再有做乱的可能。

迁移,这向来是对付地方势力的一大法宝。想当初,陈克复他们在辽东灭亡高句丽之后,为了防止高丽人叛乱,在血洗高句丽贵族之时,也对高句丽人进行了大迁移。不但将大部份的百姓打乱迁移,同时还将那些头领、富户们单列出来,集中抽到辽东军的重兵所在辽阳等地。

迁移,能很好的破坏地方的那种宗族势力,以及如蛛丝网般纵横交错的关系。在这个时代,造反一般就以三种模式为最常见,一就是拥兵叛乱,二就是地方豪族们杀官造反,三就是流民们聚众为乱。

眼下大陈甫立,进行对于那些新收复的地方并没有完全的管辖力。大多时候,县一级的地方,还是依靠着那些宗族势力在管理着。除去拥兵叛乱和流民聚众为乱之后,最容易出现动乱的也就剩下了地方宗族势力叛乱了。迁民,无疑就是打破这种地方复杂关系,让朝廷得以掌控各基层地方的好方法。

想了想后,陈克复并没有反对陈节的提议。相反,陈克复不但赞成了鲁广利提议向河东贵族世家们借粮的方案,还同意了下旨迁移河东贵族世家及拥有土地五百亩以上,或者家产千贯以上者,皆移民河南省。贵族世家迁往中直隶行省洛阳,河东富户迁往河南行省诸府。

不仅如此,陈克复还要求各地府县清查各府县富户及贵族们的名单。凡前朝贵族及从五品以上官员之家,皆须迁往中京洛阳、燕京蓟城、东京辽阳。凡田产五百亩以上,或家产千贯以上者,皆分别移民河南、山东、河北,以及辽东、辽西、海东、海西、漠北诸行省。

对陈克复来说,这个时候进行如此大规模的移民,一来是为了打破原来各地方的宗族势力关系,防止天下新定时,有人借灾年以地方势力作乱。二来也是为了让几经战乱,凋敝的一些主要都城先充实起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因这次粮荒,河北、河南、山东等多地将出现大面积饥荒,与其被动的让几百万百姓守在中原等死。不如提前把这些百姓分散迁移到边关等各处,将各行省的人口减小,这样留下的百姓也能捕鱼打猎或者等朝廷救济。迁移走的百姓也能有更多的机会,总好过所有人如蝗虫一般的走到哪把哪的树叶都吃光要强。

六月中,朝廷下达了各地的迁移命令,一场涉及十几个行省的巨大移民开始。上千万的百姓开始移民,本来最故土难离的百姓们,也在神龙元年即将到来的最大饥荒面前屈服了。朝廷甚至没有花多少的口舌,就开始顺利的进行这场涉及到整个陈朝各省府的大移民。无数的百姓背井离乡,携妻带子,开始举家迁移,让他们如此离家只因家中已经无米下锅,而朝廷承诺到达的新家会有朝廷下拔的粮食,还有远超过老家数倍属于他们自己的土地。贵族富户们不愿意离开家,他们有粮有地,但朝廷直接派了各地的府兵带着刀枪上门来帮他们搬家,最后所有贵族世家们也都纷纷老实迁往指定的各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