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家(1 / 2)

大姑娘听到二太太的话, 担心唤道:“阿娘……”她看阿娘提出要分家,心中有些害怕又有些高兴,高兴是因为阿娘向着自己, 但是她心中更多的是担忧,她害怕真的要分出去,一是父亲为难, 二是家中的情况会更糟,毕竟父亲几年虽说是升了职,但也只是六品小官,在京中这样的地方没有侯府的名头,日子只会更加艰难。

二太太自然是知道女儿的担心,但是她的态度也十分坚决, “没事,别怕。这些年我也攒了不少银子, 开了几个铺子, 就是分出去,给你置办嫁妆, 再置办一个三进的宅子也是可以的。”她知道他们早晚会分出去, 所以很早就置办起家业来, 虽说父母在, 不能有私产, 但她也有她的办法。

“可是阿弟……, 您不是还想着让阿弟进国子监的吗?”大姑娘最担心的还是自己弟弟。他们家的人口不多, 她父亲不是花心的人,家中只有一个侍妾, 而且没有子嗣, 二房只有她和阿弟两个子嗣, 她阿娘当年生阿弟的时候难产,所以以后就再也没有子嗣出生,她父亲也不在意这些,没有再纳妾室,直把心思都放在阿弟身上,希望阿弟能够成才。

“也不是只有国子监一个地方能读书。”二太太虽然疼儿子,但是也不是偏心人,女儿好不容易找到这么好的婆家,比起男子,女子更不容易,她还是希望女儿能够嫁一个好人家。

“我也打听过了,如今国子监的学风并不是很好,你看看你大堂兄,在国子监呆了这么多年,不是依旧连个秀才都没考上?”说起苏夷观来,二太太很是不屑,“也就你大伯父大伯母拿他当宝贝。”

“可是郡主跟我说了,如今张大人任国子监祭酒,似乎想要重新整顿国子监的学风。”大姑娘还记得薛夷光告诉自己的话,那是她和薛夷光闲聊时听说的,毕竟薛夷光是张微的嫡传弟子,知道这些很正常。

二太太一直都在为了儿子的学业操心,该打听的也打听了,自然也听到了国子监传出来要整顿学风的事情,所以她才想要将儿子往国子监送。

“国子监再好,但是你大伯父也帮不了我们。”二太太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没有改变之前要分家的想法,继续道:“当初你忘了你大堂兄是怎么进的国子监?那是沾了郡主的光,也就是你大伯父一家要面子,对这件事闭口不谈,只说你大堂兄是自己考进去的,不过是给自己脸上贴金罢了。”要真是薛夷光有本事,那怎么之前没有考上国子监,就这么巧在永嘉郡主获封的那几个月进去了呢?这话骗骗外人就罢了,宣平侯府里谁不知道谁?

大姑娘知道二太太说的是对的,为了自己阿弟,大姑娘担心道:“那怎么办?总不能一直让阿弟在宗族的学堂里上课啊!”宗族里教学的只是个举人,她不觉得一个举人能教出一个进士来。

“京都又不是只有国子监一个?京郊也有书院,而且出名得紧,薛家二房的两个子弟就是在那读书,我问过你姨母了,那里的风气比国子监好多了,而且教书的也都是饱学之士。”二太太口中的姨母自然指的是房夫人,“只是考试比国子监要难上许多,我听你姨母说了几个西席先生都很有名,说是只要教上一年,基本上都能考上,只是不好请,回头我去问问你姨母,不管束脩再高,我都给你阿弟请上一年。”

说到这,二太太仿佛下定了决心,为了孩子,再多的钱她也舍得,咬咬牙,这钱总能拿出来的。

“再说,国子监的花费也不低。”二太太又道:“都是一样的,只要你和阿弟过得好,阿娘做什么都愿意。”

“阿娘。”大姑娘将头靠在二太太的肩膀上,只觉得眼睛有些酸涩,府中的很多人都说阿娘爱计较,爱钱,但是对她来说,阿娘是最好的母亲。

“好孩子,耿家的这门亲事不能丢。”二太太搂着女儿道:“那梁太太明显是喜欢你的,不然府中出了这么多的事,耿家有的事退亲的理由,梁太太却能够继续保留这桩婚事,就说明梁太太对你有多喜欢了。”

“梁太太是个心善的,你嫁过去后,一定要好好孝顺婆母。”二太太拍了拍女儿的背道:“家中的事情你不要担心,有我和你父亲在,我们能处理好,你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好。”

“等你父亲晚上回来,我就和他提分家的事情。”二太太继续道:“你心里别多想,这分家也不全是为了你,苏夷玉那个性子,过几日又要见齐国公世子,之后还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事来,可能到时候别说是你的名声了,就是你父亲和你阿弟也会受到影响,老太太的心又是偏向大房的,咱们再不分家,到时候还不知道要被连累成什么样,这家还是早分地好。”

“四妹妹究竟想要干什么?”大姑娘之前听二太太说了苏夷玉要见裴邵的事情,她实在是想不明白这位四妹妹到底要干什么?

“其实,四妹妹刚回来的时候,我还是挺心疼她的,但是四妹妹并不喜欢我。”大姑娘说起苏夷玉有些无奈,“我知道可能是郡主的关系,但郡主又是无辜的。”这又不是两家报错了孩子,郡主抢了原本属于四妹妹的日子,四妹妹丢失和三妹妹没有半点关系。

“我本来觉得四妹妹是个好相处的,当日进府的时候,四妹妹大方又知礼,却没有想到……”谁能够想到进府时落落大方,丝毫没有一点长在商户之家的样子的苏夷玉,居然会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变成这个样子,这让大姑娘实在是没有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