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节(1 / 2)

穿越之荣华路 华卿晴 1742 字 23小时前

东屠国的军队需要胜利来鼓舞。

东屠国的胜利,又需要了鲜血来浇铸。

胜利,从来没什么是容易的。不是流了敌人的血,就是流了自己的血。刘长石是东屠国的君王,他肯定不能让他的臣民流了血。

那么,就得用敌人的血,来铸造了成功,来铸造了威名赫赫。

这是仁慈,是为了后面减少了更大的杀戮。因为,若是一座一座城池,见到了东屠国的软弱。觉得打得过,就是打了。等实在打不过,破城了,也能安隐的话?

那么结果不言而喻的。

后面的高丽国的每一座城池,都还会继续的坚守下去。因为,这没什么代价,既然没有代价,肯定就是为了利益最大啊。

可这意味着,东屠国在流血,一直在流血。

刘长石绝对不会允许的。

“寡人等陆军部的报捷。”

刘长石给了他的答案。

其后,自然由翰林向陆军部传达了君王给的方向。至于规划的具体执行,如何安排,那是陆军部的头脑,参谋司得拟定了计划。由军队配合着,攻破了城池。

因为,东屠国的大战略,大方向,是定下了。

一切为了目标的战略而配合。

刘长石这位君王的御驾亲征,更多的还是为了在前线里,亲自的盯住了军队。他坐镇,坐镇中军。那不是真正的前线,在中军保护下,其实挺安全的。

这更多的是士气上的鼓舞。

当然,这也是为了战局的变化。毕竟,战场上,总是战情多变的。

在后方,离得太远了,容易将大外,君命有所不授。

宣文七年。

夏。

高丽国的东北方向,那一片的山地疆域,那是流了太多的血。

高丽国的陪都,总是接到了一片一片的战报,全然是失败、失败。

这让高丽王近日以来,是食不香,寝难眠。

高丽国在大魏朝的军威赫赫下,已经丢了半数的疆域。还能退到哪儿?高丽王觉得,他没退路了。

可偏偏使节团出使了大魏朝,还没带回来消息啊。

高丽王觉得他是快走投无路了。

彼时。

大魏朝的京城。

作为中原北方的霸主,大魏朝哪怕是内部有些矛盾。可大魏朝的军威,在北方与南方都是赫赫有名。

这是大魏朝的统治力量,部族军用杀伐来挣得的名声。

于是。大魏朝的内部再是不稳,有部族军的存在,依然是镇压了一切。只在部族军的胜利光环还在,再是有流民造反,也是像是无根之水。

高丽国的降表,自然是大魏朝的皇帝手中。

可皇帝太忙碌了,而且,高丽国算什么?大魏朝的敌人里,高丽国就是一只小虾米。派去了高丽国的军队,也是一只小小的试探之军。

那等用了小指头的力量,自然让大魏朝的皇帝也罢,朝中的众臣也罢,对高丽国的兴趣不太大。

为何?

因为大魏朝离高丽国太远了。中间隔着的还有黑山白水之间的各个小部落。

那些小部落,才是真正跟高丽国打仗的主力军。说起来,大魏朝的部族军啊,更多的力量在窃视了南边的大晋朝。以及更富裕的西域。

西域,丝绸之路的各西边,天的际头是什么?

大魏朝出自草原,对于西边自然还是有些了解的。知道那更西边,也是有富裕之小国的。那西域啊,国力小,又是丝绸之路的关键。

瞧着不管是往南的扩张,还是往西的扩张,都比朝北、朝着高丽国那等穷抠抠的地方,更有好处可捞。

于是。高丽国的使节团被华丽无视了,也可以理解的。

大魏朝有底气无视。

可高丽国的使节团却不敢担搁。这些日子以来,那是上下跳窜,就想求了门路。

和淑公主这一位美人,最终没能进了大魏朝的皇家后宫。而是让大魏的当朝左丞相纳入了后宫。

这一位左丞相的年岁,跟高丽王差不多。乃至于比高丽王都还年长几岁。

要和淑公主自愿让这一位左丞相纳入了后院,无外乎,就是给高丽国的使节团提供了门路。同时,亦是想说和了,请求大魏朝接受了高丽国的降臣表。

自古美人多薄命,不许人间见白头。

这话在和淑公主看来,那真是嘲讽她自己用的。

作为小国公主,在大国丞相面前,又算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