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1 / 2)

第一,那就是务实。郑青鸾对郭智深的评价,没有参杂丝毫主观的东西,都是用具体的数字说话。那么这就表明,在朝廷提拔官员的问题上,不会看你是属于哪一个阵营,你跟上官的关系好不好,而是看你做出了多大的政绩。

第二,选才灵活,不死板。只要你能展现你的能力,那么朝廷可以给你提供舞台。

第三,不看出身和政治阵营。这国子监,大部分都是官员之子。他们身上自来就贴着父辈祖辈的政治立场标签。而郑青鸾对前太子的态度,让人看到了新皇的包容之心,只要你的观点是对的,是有益的。那就毫不犹豫的采纳。跟其他因素没有丝毫关系。

不用说,这样的回答,大家基本都是满意的。不论出身高门还是寒门,都从中看到了对他们有利的一部分。他们没有立场反对。

见众人接受她的回答,郑青鸾点点头,“下一个问题开始,诸位可以提问了。”

就见二层走出来一个学生,双手扶住栏杆,朗声道,“在下是国子监学生,举人李登科。敢问女公子,这般在国子监谈论取仕之道,是否算得上是干涉朝政。”

众人‘嗡’的一声议论开了。这个问题太过尖锐和敏感。就差指着郑青鸾骂她‘牝鸡司晨’了!

《尚书·牧誓》中说:“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索,尽也。雌代雄鸣则家尽,妇夺夫政则国亡。

这是非常严重的指控!

郑青鸾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只是没想到来的这般快,这般突然。

☆、第238章 牝鸡司晨

第二百三十七章牝鸡司晨

郑青鸾垂下眼睑,心道,这是一个无论如何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即便今天没人质疑,那么以后必然有更多的人质疑。

坐在众人之间的三郎和五郎面色一变,三郎就要起身,被五郎拦了下来,“要相信小妹。”

萧二皱了皱眉,看着楼上的人就像看个死人。百一百二担忧的眼神,让郑青鸾瞬间稳下心神。她脊背挺的更加笔直,头微微扬起,坦然一笑,“是!这就是在干涉朝政!”

众人想过她会辩解,会解释,但没想到她这般坦然的承认了。连那个李登科也瞬间卡住了,不知道应该怎么回应。

“既然是问答会,那么我想反问这位李举人一句,我当日在平安州火烧北胡时,你怎么不说‘牝鸡司晨’!我在边城雪葬鞑子时,你怎么不说牝鸡司晨!”郑青鸾的声音不大,却如重锤砸在了众人心上。

外敌入侵,荼毒百姓。是眼前这个姑娘,以弱龄的女子之身,御敌于边境线外。

要说干涉朝政,那么辖制军权,难道就不是朝政吗!

当日为什么没人说!因为除了她,朝廷无人可用。

如今为什么提出来了!因为用完了打算甩开了吗!

这算什么君子所为!整个一小人。

李登科的问题,郑青鸾没有直接回答。但比直接回答更犀利,更直指人心。

郑青鸾没有就此放过,而是继续道,“天为乾,地为坤。男为阳,女为阴。相辅相成,相互契合,才是天道。小到一个家,大到一个国,无不如此。”

“我只是做了大部分女子都会做的事,怎么在你们看来,反倒错了呢!”

她的话语顿了顿,知道引经据典,未必是在座众人的对手,她只好从小处着手,接着道,“在座的都有家,家中也有父母。父母各司其职,男主外女主内,保证一个家的正常生活。这个无可厚非!但世事无常,若是男人病了,伤了,甚至死了,家就不在了吗!有多少寡妇一个人撑起家业,抚育子女。谁敢说一句牝鸡司晨!即便没有这些不幸,谁家还没有个忙不过来的时候,难道家里的女人都是干看着,不搭把手吗。你们走出去看看,看看那些同男人一道在田里劳作的农妇,看看那些在街上叫卖货物的大婶大娘。你们去告诉她们,她们这是在牝鸡司晨,看她们会不会呸你一脸!”

“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女人,少有!大部分都如同我说的,她们跟男人一样,为了生计在四处奔波,辛苦劳作!而坐在象牙塔中的你们,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一个父母官,如果不能把百姓的疾苦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那么就不配为官。”

“这些社会现象,不是多读几本书,多写几篇文章,装作看不见,就不必去面对的。”

“都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话很对。书里说牝鸡司晨不好,就一定不好了吗!”

“怎么不俯下身去看看,看看现实世界,有多少你们眼里不耻的‘牝鸡’!去听听她们的无奈和不得已。”

“我不愿意成为这样的‘牝鸡’,这些女人也不愿意成为这样的‘牝鸡’”

“她们需要的不是批评和指责,而是让她们的日子真真切切的好过起来。”

“而我,正在为此努力!即便被指责为‘牝鸡司晨’也在所不惜!”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如若在我的有生之年,能看到一个幅员辽阔,吏治清明,军事强大,百姓富饶的大夏朝,此生足矣!”

不管什么样的作为,只要赋予它一个高尚的动机,那么,一切都不是问题。

显然,这番正气凛然的话,堵住了要质疑的人的嘴巴。

人家承认牝鸡司晨,你还能怎么!即便千夫所指,也不能阻拦人家甘为孺子牛,为国为民的情怀。

虽然没有人鼓掌,但喝彩之声依次而起。

“女公子这样的情怀,让人我等男儿汗颜!”徐茂才站起来拱手行礼。

郑青鸾客套的回礼,见众人静下来,她才扬声道,“朝廷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进来,强国富民!”

这番煽情的话,让众多的年轻学子热血沸腾。

萧二凑到郑青鸾身边,低声道,“那个李登科,是祭酒李大人的亲侄儿!”

郑青鸾面无异色的点点头,表示知道了。从李登科的态度,就可以看出这位李大人的政治立场。

因为出了这样的事情,郑青鸾也不想再继续这场问答会了。

“稍后,国子监大门口会设立一个铜匦,各位可以将自己的见解整理好,投递进去。三天后,将会送到宫里,皇上自会御览。今天的问答会就到这里。”

郑青鸾三言两语结束了此次国子监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