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黑太子(1 / 2)

下了朝,房玄龄和杜如晦同行返回中书门下。

两人都有宫中乘辇的特许资格,不过两人还是一路走过去。

“李超这军神之名还真是越来越实了,濡河一战,赵庄一战,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嗯,又打了一个歼灭战,超出你我意料之外啊。”

房玄龄笑着摇头,“文远的胆子是越来越大了,这次的仗可是异常凶险的。”

“他的运气也是一直非常好啊。赵庄这一战确实打的异常的凶险,但凡有半点差池,尉迟恭没及时回援,长公主没及时赶到,文远这次就要交待在那了。”

杜如晦很佩服李超的运气,似乎李超一直就是这样的运气好,赵庄之战这样的凶险,李超遇到的多了,可每一次他都能转危为安,甚至取个大胜。

“文远先斩后奏,已经进军辽西,这事情你怎么看?”房玄龄问老伙伴。

杜如晦道,“其实文远虽然比我们两个老家伙年轻的多,可行事却相当稳重的。他好不容易行险把高句丽五万入侵之军全歼,现在辽西空虚,正是取辽西之时,他肯定不会轻易放弃的。眼下放弃,下次再取,可就又难了。”

“嗯,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朝廷当然也想早点收复辽西,毕竟辽西不比辽东。毕竟辽西不比辽东,辽东被高句丽人反反复复的占了也很多年了,但辽西,那一直都是控制在中原手里的,总不能大唐反而给丢了。

有机会收复,当然不能错过。

“当初李超从突厥人手里夺了朔方,从吐谷浑人手里夺了陇南,后来又夺河套、代北。现在,有这机会,他肯定要夺辽西,我就担心李超头脑一热,夺了辽西,又要去打辽东。”

“文远不是那种没分寸的人,现在收复辽西,正是时候,但是打辽东,却是时机未到。”

“我看我们还是以中书门下的名义,给文远去封信,说明形势。眼下能击退高句丽和突厥的进犯就很好了,收复辽西那是意外之喜,打辽东是万万不能的。杨广三征辽东不下而亡国,早说明高句丽不是那么好打的,真要说,打突厥都比高句丽好打。咱们还应当遵照之前定下的战略,先北后东再南。”

最近朝堂的气氛稍轻松一些,旧党被压制住了,但矛盾并没有解决。

新法还在推行之中,旧党现在的沉默,完全是因为太子开了一道口子,在修改新政,还让天下官员上折给新法提建议。

要不是因为这个,早闹翻天了。

不过如今朝堂的稳定,也与太子的英明有关。年幼的太子监国,表现优异的震惊百官。

一开始,大家还只以为太子的言行都是皇帝教授。可这段时间以来,太子每日早朝时的表现,可圈可点。

百官奏事,太子直接就能处决,处决的也相当公允。

这下大家是信服了。

李超先斩后奏,趁胜进军辽西,这事情在朝中也是引起了争议。

争议在持续发酵。

又是早朝。

太子坐在御椅之上。

殿中萧瑀和陈叔达却争了起来。

本来在反对李超新法一事上,这左右仆射是达成一致,共同进退的。但这段时间,两位宰相起了分歧。

萧瑀认为不应当妥协,他认为太子其实跟皇帝一样,是在搞缓兵之计,是在拖延时间。为此,他提出不能妥协退让,因此继续向皇帝和太子施压,要废除新法。甚至要直接罢去李超的相位,李超会打仗,那就让李超做燕云节度使就好了,不必保留宰相之职。

而陈叔达却认为,太子虽然没废除新法,可已经在修改新法,还在征求百官意见,这已经是个好开头,不必急于一时。

而今天,朝会上太子让人宣报了最新的军情。

李绩在大同再次击败欲谷设,斩杀五千余,俘虏近万,欲谷设兵败撤回阴山以北。

李超更是了得,率五万军入辽西,一路上势如破竹,已经收复辽西全境,俘虏高句丽军一万余,另俘虏高句丽人口三万余。

唐军都没有损失,这样的胜果,让人惊叹和振奋。

本来这两个捷报,让君臣振奋,高句丽和突厥人的联手入侵宣靠失败,大唐还趁机收复了辽西。

可萧瑀却弹劾李超,说李超赵庄一战指挥失误,导致唐军损伤严重。同时还弹劾李超,不等朝廷旨意军令,就擅自调兵攻入辽西,这是擅调兵马大罪。

总之,本来一个人人高兴的时候,萧瑀却大败气氛。

大功臣李超,却被他弹劾出多条大罪来。

太子承乾十分不高兴,小脸阴沉。

这个时候,萧瑀又旧事重提,提出废除新法。

马周本来准备出列跟萧瑀好好辨论的,结果谁也想不到陈叔达却站了出来。

这位萧瑀的老搭档,公开反驳萧瑀。

萧瑀认为李超有罪,并且要立即废除新法,而陈叔达却认为李超功劳不可埋没,并认为新法可以修改调整,而不用直接取消。

萧瑀一下怒了,认为陈叔达没骨气。

一开始还是就事论事,可没一会,气极的两人,已经顾不得宰相身份,公然骂战,说了许多不好听的话语。

本来的一对搭档,却最终分歧。

“萧相,陈相。”

太子心里好笑,面上却还一脸正经的,他出声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