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1 / 2)

不仅仅学不了,并且他还不能让江夏真的辞官。

杨廷和人生之中第一次感觉如此的憋屈,年纪到了他这个阶段,按理说是很少大忧大喜了。可偏偏江夏这一手,直接令得他憋屈到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为什么?因为杨廷和悲哀的发现,他还不能真让江夏走了,他必须留住江夏。

杨廷和扭头看了王琼和夏渊明一眼,二人立刻会意,赶紧叫道:“诶,太傅大人,冷静,冷静啊……”

王琼一边叫着,一边跑到门口将江夏拦住。

夏渊明也跟着走过去,劝道:“冷静,不要动怒嘛。太傅你和我孙儿交好,按辈分我是你的长辈。今天我夏渊明就厚着脸皮摆一个长辈的架子,希望太傅你一定要冷静。大明需要你,大明离不开你啊。”

江夏把头扭向一边,也不说话。但是脸上的怒容却十分明显。

杨廷和又看向杨一清,杨一清轻哼了一声,那意思是:“现在知道求我了,早干嘛去了?”

杨一清虽然面子上不爽,但实际心里却乐开了花。

别人不知道,其实他是很清楚的。昨天他劝了江夏一夜,江夏始终都没有答应出面接手处理吐鲁番和瓦剌大军联手进犯的事。

但是今天一早,江夏却派人送了消息到杨府,说他决定要出面了。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简单,因为李如柳服食过易螃蟹的丹药以后,情况好转的非常快。易螃蟹保证李如柳两年之内不会出任何问题,两年到了再服那第二颗丹药,保管能再保两年平安。

所以江夏这才决定,先处理好大明的事。

如今江夏一番故作姿态,让杨廷和彻底下不来台,心里早就有了底的杨一清看着不由觉得暗爽。

虽然从成年人的角度来说,这样做有点儿无聊。但不得不说,这样做真的很爽。

杨一清把头扭向一边,杨廷和没办法了,只得捧着江夏的官帽走到杨一清跟前道:“杨大人,麻烦帮忙劝劝江太傅吧。以往千错万错……都是我一个人的错。”

杨一清嘴角终于忍不住露出一丝笑意,他扭头过来看向杨廷和。

能够让杨廷和如此一个顾命大臣直言不讳的认错,恐怕整个朝堂之中也就江夏有这样的手段吧。

杨一清拍了拍杨廷和的肩膀,伸手接过杨廷和手中的官帽,学着江夏的语气说道:“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改了以后还是好孩子。哦哦哦……不对,本官失言。是改了以后,还是好大人。”

说完,杨一清走到江夏面前,将手中的官帽递给江夏道:“好了,别再闹了。这次的事你就劳累一下,相信你若成功力挽狂澜,杨大人他们不会一点表示都没有的。”

“若江夏力挽狂澜,当可任宰执。政事、兵事,皆由你负责。皇上未曾亲政之前,我们六个顾命大臣之中,以你为首。”

一直没有说话的李东阳突然开口说了这么一番话。

什么叫“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一下不仅仅是杨廷和、王琼、夏渊明愣住了。就连江夏自己,以及杨一清两个人也被李东阳给弄怔住了。

宰执?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这是一个超脱了大明这个朝代历史的官职。

第452章 宰执

宰执。宰是宰相,执是执政。

这个官职在大明是没有的,因为大明采用的是内阁制。对于大明来说,内阁首辅的职能就跟宋朝时期的宰执差不多。

而现在大明新君幼主,六大顾命大臣统领朝政。政事、兵事全都是六个顾命大臣一把抓。皇上没有太后协助,没有太上皇指点。也没有哪个有能力的皇室宗亲摄政。

所以江夏他们六个人加在一起,等同于大明的皇帝一般。

只不过他们六个人如今依然分成了两个派系,两个派系泾渭分明。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同时也各自代表着各自的利益,很多时候一个问题需要纠结争论拖延很久才会有决定。

这样的格局,其实是很需要打破的。

如何打破?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从六个人里面挑选出一个人来,领导其余五个人。

这样一来,平衡就会被打破。有人做最后的决断,决断事务的效率要高很多。

只是这样的一个人,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是江夏,毕竟他年纪太轻了。

现在李东阳提出让江夏担任宰执,在皇上亲政之前领导其余五个顾命。这个提议江夏也就当听听就算了,杨廷和肯定是不会答应的。

但是杨廷和却皱着眉头沉默了,似乎真的在考虑这件事的可行性。

江夏冷笑了一声,心中暗自嘲讽:“装,我看你能不能装出一个a与c之间的东西来。”

谁知道杨廷和最后竟然点了点头,说道:“好,这件事我答应。只要江太傅这次能够把吐鲁番和瓦剌的联军赶出大明,那么我就同意由太傅大人任宰执一职。”

杨廷和表态以后,杨一清连忙表态:“此事我举双手赞成。”

李东阳看了一眼王琼和夏渊明,问道:“你们二人如何?”

王琼和夏渊明极有默契地对望了一眼,二人同时点头道:“我(老夫)也没有意见。”

“好。”李东阳点了点头道:“口说无凭,我们现在就写下圣旨请皇上盖印。一旦太傅大人凯旋归来,我们就立刻宣读此圣旨,让江大人统管政事和兵事。”

“好。”众人纷纷附和。

江夏死死地盯着杨廷和,他搞不懂杨廷和为什么会同意这件事,为什么会让步。因为这件事一旦促成了,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对杨廷和都不会是一件好事。

比如那些还在观望的人,从此以后肯定会首先选择投入到江系之中。那些已经投入到杨系的,同时也有可能背叛杨系,改投江夏的江系。

总之这一切对杨廷和绝无任何好处,江夏实在是想不通杨廷和为什么会答应。

不过管他呢,反正他已经答应了。自己本来就已经决定了要去接手对战吐鲁番和瓦剌大军,成了能够有此好处也不错。不成也没什么关系,反正不会有处罚。

就算事后杨廷和想要反悔,这件事也能恶心他不短的时间了。

如此一来,江夏也不再多想,只是笑着对杨廷和躬身行了一礼道:“多谢杨大人如此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