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节(2 / 2)

可是正因为如此,镇上传出许多不好听的话,矛头全都指向出钱买安宁的王秀英。

这些流言蜚语的起源在哪里,张青杨不用想也知道不无非是王兴菊、王兴梅和王兴有、俞满芬这几个人以及他们的儿女。

总之张青杨对蒋家就是一百万个的看不顺,同时也替王秀英一百万个不值。

“青杨哥,你别替我不值,做人对得起天地,对得起良心即可。”王秀英真的不在乎。

“总不能让你奶一直住在医院吧,兴顺叔这些日子愁得嘛直抓头!”想起启程之前张青杨去王兴顺家道别,王兴顺那苦瓜脸,张青杨不由又多了一句。

王秀英虽然还没有与王兴顺交底最终怎么安置俞珠妹,却并不准备继续瞒着张青杨,很干脆地将她的打算告诉张青杨。

“你是说,准备送你奶去敬老院?这倒是个办法,只怕你奶还是不乐意。”张青杨的声音明快了些,大概想起俞珠妹那难缠的性子又有些担心。

这次回去他也听说过离清溪镇大约十来里地的双桥镇上有人办了所敬老院。

据说里面的居住条件相当不错,老人们可以在里面看看电视、下下棋打打牌,最主要的还在于价格合适,包吃包住还有专人打扫双人间一个月才收两百块。

两百块钱要在几年前肯定没人愿意送老人去,可是现在y县几乎是全民办厂经商,为了赚钱恨不得一个人掰成两个用,哪有那多时间精力照顾老人?

生意做得好的,一个月不知能挣多少个两百块呢!

据说敬老院三月份才开业,现在已经有不少人预约了,还有老人是自己提出要去敬老院的。

毕竟那里都是老年人,大家在一起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也省得在家里拖累儿女被儿女嫌弃。

张青杨之所以知道那个敬老院,是因为他家老爹老娘都去那里看过,看过回来还颇有些心动,为此张青杨还打趣过老俩口,问他们是不是也想去。

老头没接话,老娘扫了他一眼有些气恼地说道:“你还别说,我还真想去!我和你爸把你们一个个养大,又帮着你们把你们的孩子们带大,难不成还要我们继续给你们带孙子不成?”

那天张青杨在听了老娘的话,觉得脸烧得不行。

父母生了他们兄弟五个,如今个个结婚生子,作为长孙的张家明去年已经结婚,媳妇儿的预产期比木锦绣还要早一个来月,张家眼看着就要四世同堂,这本是件喜事,偏偏张青山的妻子也就是张家明的母亲张青杨的大嫂却琢磨着要将带孙子的担子交给家里的老俩口。

想想老子娘已经不年轻了,眨眼间都已经六十多往七十奔的人了,该是他们享福的时候了,难道真得还要让他们继续一把屎一把尿地带重孙子重孙女?

张家当年分家,父母没跟任何人过,除了医药费均摊以外,他们兄弟五人每人每年必须给父母二百斤大米六百元零用,这样算下来,就算父母没有一点收入,每年雷打不动也有一千斤大米三千元钱。

这些大米和钱如果老两口只在在家过日子应该是没问题的,可是如果要去敬老院,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敬老院现在的价格是一个人一个月两百元,那么一年就是二千四,两个人就是四千八,而他们兄弟几个给老两口的米和钱加在一起大概也就三千五,整整差了一千三的费用。

再说老人真的住进敬老院,手上总不能还没一分钱吧,这样一算差距就更大。

得知老两口心里的想法,除夕那天在家的兄弟四人聚在一起好好议了议,上面几个哥哥还好些,几个嫂子的脸色就真的很不好看了。

为了这件事张青杨特地给张青凡打过电话,张青凡表示只要娘老子过得好,就算不足部分他一个人补足,他也是愿意的,他到期向张青杨提议,干脆将娘老子接京城来跟着他们两兄弟过好了,上面的哥哥嫂子愿意出钱出米那就最好的,不愿意他们兄弟俩也应该负担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