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节(2 / 2)

易峋淡淡说道:“春娇,你尽管使坏。等成了亲,我要一点一滴的全讨回来。”

秦春娇依旧笑得甜蜜,两只梨涡旋了起来,一点儿也不知道害怕。

时日匆匆,转眼就是八月二十七了。

这日,是刘氏改嫁陈长青的大喜之日。

寡妇改嫁,原本只是再微小不过的一件事,但改嫁的那方是朝廷命官,那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第111章

八月末的天气,天亮渐晚,清晨甚而已有了几分凉意。

四更还不到的时候,秦春娇醒来,却见身侧竟然已经空了。

她慌忙起身穿衣,走到厨房一看,果然刘氏正在擀面烧水。

秦春娇连忙走上前去,说道:“娘,今儿是你大喜的日子,你怎么还下厨呢?放着,我来。”

今儿是自己大喜的日子,这话从女儿嘴里出来,还真有点奇怪。

刘氏掠了一下鬓边垂下的发丝,锅里腾起的雾气将她的脸蒸的有些红,她浅笑道:“又不是大姑娘头回出阁,哪来那么多讲究。这几天我看你们都累坏了,就没叫你起来。再过一会儿,天亮起来,客人就要来了,我先把面做上,免得一会儿忙不过来。”

乡下成亲,女方家里要做手擀面,招待来贺喜的宾客以及前来迎亲的男方家人吃,好求个长长远远的吉祥兆头。

原本,这是姑娘出阁的规矩,寡妇改嫁实在不必讲究。但陈长青是朝廷命官,重金下聘可见对这门亲事的看重,自然不肯马虎。而易峋与秦春娇,也不愿叫刘氏委屈,一切就还按照出嫁的规矩来。

秦春娇没答应,上前抢过擀面杖,说道:“娘,你回屋里去穿衣裳梳头,这儿都交给我。”

刘氏有几分无奈,却还是笑着答应了,转身回房去了。

这时候,易家那哥俩也陆续起床。

易峋走到了厨房里,看见秦春娇正拿着菜刀,一下下的切着面,小脸上全神贯注。

他上前说道:“起得这么早?”

秦春娇回答:“还早,娘早起来了,这面一半是她擀的。”

易峋听她这口气略有几分冲,不由问道:“怎么,有心事?”

秦春娇摇了摇头,说没有。

易峋只当她是为了刘氏的亲事担忧,便说道:“你安心,今天我去送嫁,一定把娘平安送到。”

送嫁,也是本朝习俗。

成亲当日,女方的男性亲族,跟随接亲队伍,将新娘子送到婆家去。在夫家停留片刻,吃一顿便饭,方才归去。

按照道理,宋送嫁的一般是女方的叔伯又或者是兄弟。然而刘氏是个独女,娘家也早没人了,压根没人能给她送嫁。一家子人商量了,由易峋送去。

刘氏原本说不送也罢了,女婿送丈母娘嫁人,怪怪的。

但家里人都不答应,正经成亲,就新娘子一顶轿子,光秃秃的,让人笑话。再说,这也是要人知道,刘氏不是无人照管的。

然而,秦春娇压根不是为了这个在烦心。这些事情,早就安排妥当了,没什么好担忧的。

她只是在想着,娘要走了。

昨儿晚上和易峋笑闹,不过是为了压制心中的失落。

随着喜期一日日迫近,秦春娇心底里也是一日更比一日的不安着。她当然希望母亲幸福,娘能和喜欢的人共结连理,她比谁都高兴。但她进城三年,母女两个还没有团聚两日,娘就又要走了,离了这家的门,成了别人的妻子。

起初,她只是为了母亲的好事高兴,甚至还推波助澜,推了陈长青一把。然而当这件事真正定了下来,她才意识到,母亲就要离开她了。这矛盾的心情,当真不是滋味儿。

秦春娇不知道该怎么和易峋说,今天是母亲的好日子,她也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生出些有的没的。

然而心情,也还是有些焦虑的。

天色渐亮,下河村的人,渐渐登门道贺。

虽说只是寡妇改嫁,但人家嫁的是朝廷大官,何况易家如今在村里,也是说一不二的人家了,大伙都乐的过来捧场,巴结一二,落个顺水的人情。

黄玉竹和董香儿也一早就来了,进了厨房,给秦春娇打下手。煮面、炒卤子,再一碗碗的端出去招待宾客。

如今已经做了里正的黄大夫也来了,和易峋兄弟两个坐在大堂上说话,此外还有一些村中的长辈。

这以下的人,只能挤在院子里,说话嗑瓜子,瓜子皮和果皮,扔了一地。

易家宽裕,用以招待宾客的点心糖果及炒货,都是极好的。村人在一起,叽叽喳喳,说笑不绝,孩童在人群里钻来钻去,你推我搡。热闹的,仿佛过年。

有些小眼薄皮的妇人,凑在一堆,一面吃,一面朝自己袖子里装,还嘀咕着:“这寡妇改嫁,也这么大阵仗。这不知道的,还当是大姑娘出阁呢。”“可不咋的,我出嫁那会儿,家里也满共就请了几个叔伯亲戚,还坐不了两桌人。听说,这易家中午还打算办流水席呢!”

这不入流的小声议论,淹没在如潮的道贺声中,没人注意。

有几个顽皮的孩子,巴着窗台想往里瞧,却什么也没瞧见。

秦春娇陪着刘氏在屋中坐着,对外头的吵闹充耳不闻。

刘氏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镜子里那张脸,她忽然有些陌生。

圆润的眼角,微微有些细纹,是时光走过的痕迹。大概是女儿面膏的滋养功劳,这些日子以来,皮肤倒是细嫩白腻了不少。清澈的眼眸里,是温润如水的安静,及那么一丝丝的喜悦,是属于一个女人的喜悦。

想到即将嫁给陈长青,刘氏的心里也是感慨万千。两人错过了二十余年,几乎这一辈子都要擦肩过去,没想到兜兜转转,自己还是嫁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