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多好的肚皮啊
大舅哥死定了。
这是张德邦的第一感觉。
抱着窥探隐私的想法悄悄打开了包袱。
基本上没有什么好东西,只有一条玉带看样子还能值几个钱。其余的不过是一些笔墨纸砚,以及几本书,打开书看一下,发现不过是《论语》一类的汉文书籍,最有意思的是里面还有一本棋谱。
张德邦背着包袱回到了运河边上的小房子,把包袱递给了郑氏,见小鹦哥明显有哭过的痕迹,就不满的对郑氏道:“孩子还小,你总是打骂她做什么。”
郑氏的脸色极为难看,只看到了包袱没见到人,她的心一瞬间就变得冰冷。
匆匆打开包袱看到了那条熟悉的玉带,泪珠儿就滚滚落下。
张德邦抱着小鹦哥一边用拨浪鼓哄孩子,一边对郑氏道:“也不知道你弟弟是怎么想的,原本好好地待在杭州这边,我就能把他以雇佣的名义带出来,结果呢,他偏偏跑去了马六甲找死。
虽说采硫磺十年就能归化如大明海外籍,可是,采硫磺这种活计是人干的活吗?听说在南洋采硫磺的人一般都是大军抓来的奴隶,战俘,就因为死的快,跟不上硫磺采集进度,官家才会开出这么一个条件来,他也不想想自己能不能活到十年以后。”
郑氏抱着玉带默默地坐在那里,整个人身上弥漫着一股死气。
她相信张德邦说的是实话,因为在她眼中,张邦德就是一个能一眼看透心肝的人。
大院君死了。
同样的郑氏也非常清楚,大院君李罡真已经死了,并且是死于意外。
她收起玉带,对张德邦道:“夫君与鹦哥儿耍耍,妾身有些疲乏。”
张德邦殷勤的将郑氏送回了卧房,就带着鹦哥儿继续在水缸里放木船。
鹦哥儿很聪明,可以说非常的聪明,很多事情一教就会,尤其是在念书一道上,让张德邦突然之间有了别的想法。
这样的好孩子就该送去书院读书!
只是到了书院之后,就要离开母亲,离开这个家,张德邦多少有些舍不得。
现如今的杭州? 不论是玉山书院分院,还是玉山大学堂的分院都在疯狂的搜刮有天赋的孩子,且不分男女? 只要是在小小年纪就已经表现出极高读书天赋的孩子? 不论大小? 都在他们搜刮之列。
孩子一旦被选进了书院,以后的衣食住行就不用家里人管,除过寒暑两季能回家看看之外? 其余的时间都必须留在书院? 接受先生的教导。
父女二人玩累了,郑氏依旧没有从卧房里出来,张德邦觉得很有必要带孩子去玉山书院分院? 或者玉山大学堂的分院走一遭。
万一孩子有这个天赋呢?
拿定了主意之后? 张德邦就让两个朝鲜仆妇告诉郑氏? 他准备带着孩子去见见先生。
张德邦将小闺女抗在脖子上? 带着她嘻嘻哈哈的离开了家。
很快? 张德邦就发现? 只要离开那个小院子,这个孩子立刻就变得欢快了好多,于是,他决定晚一点再回去,反正? 杭州的晚上有的是热闹的去处? 而他又不是没有钱!
郑氏听着张德邦带着孩子出了小院子? 就立刻坐了起来? 关上卧房的门,就挑开了玉带上的缝线,很快一张绢帛就出现在眼前。
郑氏抖开绢帛? 绢帛上苍劲有力的文字再一次出现在她的眼前——这是一封传位诏书。
抱着这封诏书,郑氏泪如雨下。
当初,就是她将这封诏书缝进这条普通玉带的。
如果李罡真还活着,他一定不会丢弃这条玉带的。
这一切都只能说明,李罡真已经死掉了。
而且是死的不明不白。
臭地是个什么地方,郑氏知道的非常清楚,在那里,只有无休止的折磨,无休止的杀戮,与无休止的死亡。
大明市舶司对这里就谈不到管理,法度在这里根本就不存在,如果不是在那里实在是活不下去,她也不会跟着人贩子走了。
张德邦说李罡真去了马六甲采硫磺,一定是该死的市舶司的人员告诉他的,以李罡真的性情,连自己的事情都处理不好,哪里能底下身段去马六甲当奴隶。
之所以会这么说,一定是害怕张德邦追究,不得不骗他一次,反正死无对证。
仔细的看了一边传位诏书,郑氏就重新将诏书缝进玉带,装在一个木头盒子里仔细放好,这才静静地躺在床上,瞅着外边的半轮残月,脑海中一片空白。